关于黑龙江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主要预期指标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黑龙江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我省振兴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进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进出口总额增长2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8%,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三农”工作成效明显,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突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加力推进黑土地保护,加快推广“龙江模式”“三江模式”,新建高标准农田1024.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18亿亩,比去年增加169万亩,圆满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粮食总产1573.5亿斤,实现“十八连丰”,增产65.4亿斤,新增产量占全国增量24.5%,创历史新高。注重发挥农业生态优势,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8816.8万亩,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中药材面积351万亩,蔬菜、鲜食玉米、食用菌等特色作物面积830万亩。加快良种繁育推广,扩建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16个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生猪产能全面恢复,出栏2228.1万头,增长24.5%,创历史最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达9.6万个,发展家庭农场6.2万个,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2042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8%以上、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700家。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完成1.3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00公里,提高280万农村居民供水保障水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省级创新开发防止返贫监测一键申报线上平台,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8元,增长10.6%,增速为7年来最高。
(二)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持续提高。规上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全省GDP增速,达到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规上企业新增超过300户,6年来首次突破4000户,百亿级企业达到20户。工业利润大幅增长,增速超过全国水平。装备、石化、食品、能源等优势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9.8%、6.1%、6.3%。“五头五尾”全链条延伸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规模达到6408.5亿元,玉米加工、水稻加工、乳制品等加快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全省油气当量4322万吨,炼油能力达到2580万吨。加快页岩油勘探开发,投资31.1亿元建设5个先导试验井组,实施页岩油井100口,提交页岩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神华宝清2×60万千瓦机组正式商业化运行,腐殖酸项目开展中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4家、“小巨人”企业35家、“专精特新”企业325家。新建5G基站1.8万个,建成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平台,成功申报哈尔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大庆沃尔沃被认定为全省首个智能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达到17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7个。
(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消费加速回暖升级。投入促消费资金5.3亿元,促进疫情常态化消费潜力释放,批零住餐、营利性服务业新纳统限上企业分别增加超过700户和110户。金融业持续发展,人民币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8.1%。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申报IPO企业6家,上市后备企业达224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增长15.3%。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全省113个电商产业园区入驻企业3472家,创建8个省级直播电商共享示范基地,自建电商平台137个,示范县网点总数达9.9万个,网上零售额增长30%。制定出台《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推进“快递下乡进村”,全省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0.3%。哈尔滨经开区、博实股份入选国家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投资5000万元支持肇东大庄园、富锦锦大等5个肉类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第四届旅发大会,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41.3亿元,全年接待游客1.6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45亿元。
(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有效投资较快增长。强力推动招商引资,组织重大招商活动81次,新签约千万元及以上利用内资项目1393个,项目合同金额61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8%。全年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138个,其中23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90.8亿元,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牡佳客专、京哈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竣工投用,铁伊客专、北黑、佳鹤铁路加快建设,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和3号线二期东南环开通运营,吉黑高速、鹤大高速佳木斯过境段等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普通国省道维修1800公里、高速公路路面改造880公里。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全面开工,鸡西、漠河支线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绥芬河机场进入试飞阶段。
(五)科技创新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净增806家、同比增长41.7%。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352.9亿元,增长31.8%。发布实施5个“揭榜挂帅”项目,组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重点研发项目107项。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揭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新增国家“一带一路”实验室、国家野外观测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哈工大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哈兽研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家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安天科技、建龙北满特殊钢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32个,省级科技创新基地达到661家。哈电集团研制的单机容量世界最大百万千瓦机组在白鹤滩水电站成功运行。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放管服”改革取得实效,赋予自贸试验区、哈尔滨新区省级事权589项、219项。政务服务事项1739项“省内通办”、170项“跨省通办”。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满意度不断提高,“办照即营业”“码上诚信”等创新改革成果全省推广,全省政务大厅适老化改造经验做法列入全国示范案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全省地方国企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6%、176.2%。一重集团改革经验全国推广,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北大荒集团集团化公司化运行良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03.7亿元、增长19.7%,品牌价值超1400亿元。森工集团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组建龙煤能源投资集团。深化银政企对接,累计发放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9970.8亿元。组织完成电力直接交易207.78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7.4亿元。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计划,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惠企纾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增减税降费63亿元以上,新登记市场主体54.5万户、增长28.7%。对俄合作深入推进,举办龙粤俄三方省州长视频会晤,黑河公路大桥建成,同江铁路大桥建成铺轨贯通。开展黑河、绥芬河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对俄贸易额增长34.8%。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创新中俄跨境集群建设”案例入选国家级最佳实践案例。黑河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交投龙运物流园区入选全国示范物流园区,哈尔滨加工贸易产业园入选首批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哈尔滨经开区、牡丹江穆棱开发区、大庆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落实第三次“一带一路”座谈会精神,制定“一带一路”三年行动方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实现1503亿元、增长31.7%。全年发行中欧班列班次增长132.9%。
(七)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成立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编制黑龙江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严格执行能耗“双控”制度,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1646万千瓦、在建340万千瓦。出台实施方案推动生态价值转换,构建“兴安岭生态银行”运行机制。成立了低碳企业联盟,140家重点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两年位列国家优秀序列,淘汰城市建成区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43台,佳木斯市获得国家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4.8%,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58.3%。东北虎豹公园成为首批国家公园,新增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履行好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4条河流退出劣V类,劣Ⅴ类水体比例同比改善2.9个百分点,地下水用水量同比下降20.9%,营造林155.9万亩,治理侵蚀沟1706条。深入开展省级环保督察,积极配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初步构建,第三次国土调查任务圆满完成。
(八)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全省财政民生支出444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7.1%。“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9779项办实事台账项目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1.9万人,同比增长11.7%,完成年计划的139.5%,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上年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6元、增长8.1%。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实现“十七连增”,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4%和9.4%,惠及群众148.2万人。发放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资金69.8亿元,儿童福利机构和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2.9%、17.4%。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开通,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580元。有力有效应对多次疫情反复,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快建设,疫苗接种有序推进,三岁以上常住人口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达96%。学前教育增加普惠学位近8万个,“双减”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95.4%,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四零”承诺、劳动教育成为全国先进典型。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6%,高职扩招4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高于全国4.1、5.8和17个百分点。组织开展一系列文化创作展演活动。全省棚改开工5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46.9万户。更新改造老旧供热管网2058公里、二次供水泵站1200座、庭院管网1811公里。基本民生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九)平安建设持续加强,安全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五大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十查十治”,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3.3%、8.2%。全面实施“三清单一承诺”“两书一函”机制,有效应对特大洪水、强降雪、雨雪冰冻等历史罕见极端天气,森林草原防灭火取得“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显著成绩。印发《关于促进煤电增产保供的政策措施》,出台10条突破性政策措施,做好煤炭安全保供工作。平安黑龙江加快建设,八类案件及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分别下降9.6%、5%,公众安全感满意度98.6%。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疫情对经济发展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还需加力,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带来新挑战,民生保障水平与群众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服务企业发展意识不强,抓落实“最后一公里”还存在堵点。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原则导向和主要目标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力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原则导向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精会神抓好经济建设,把握好推进发展的时度效,不能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能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也不能把攻坚战打成消耗战,在做到“稳字当头”的同时,还要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求好”。
坚持把握政策、精准施策。置于全国发展大背景、大格局、大战略中谋划推动工作,把准国家政策取向,抢抓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支持、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机遇,有效增强振兴发展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深刻认识、完整理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全”的含义,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重点工作上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科学有序协同推进振兴发展各项工作。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必须全力以赴抓紧落实,但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和财力实际,不能行不可为之事,更不能开空头支票、吊高胃口、乱作为,要实打实地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坚持从省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精准吃透上情、全面摸清下情,使每项工作都充分体现党中央精神、顺应发展形势、符合龙江实际,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有效率的发展。
坚持遵循规律、全面创新。按经济规律办事,坚决防止“一刀切”、运动式执行政策,尊重竞争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进思路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路径创新、载体创新、管理创新等多层次全方位创新。
(三)主要目标
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初步确定七大类23项具体指标。
——综合指标类。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
——产业升级类。新增规上企业80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
——科技创新类。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400亿元,新建5G基站超过1.4万个。
——绿色发展类。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9100万亩,旅游业接待人数、收入分别增长4.2%、4%。
——开放合作类。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千万元以上内资增长3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民生福祉类。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安全保障类。粮食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油气(国内)当量保持400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6200万吨以上。
三、202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稳产量、提质量、增效益,为更有底气、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作出应有贡献。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保护黑土地,落实黑土耕地保护示范面积5600万亩以上,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制度,新建耕地质量监测点2400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10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8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实打实调整结构,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扩种大豆面积1000万亩以上,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国家制种大县建设,推动黑龙江国家级大豆种子基地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扩建省农科院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支持垦丰等现代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5%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实施“两牛一猪一禽”工程,持续推进奶业振兴。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加快壮大生猪产业集群;提高规模和品牌效应,加快形成肉牛产业集群;强化基地建设和龙头引领,加快提升优质奶制品产业集群。肉蛋奶产量达到900万吨,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630万亩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
加快推进“四个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向科技要效益,推动数字技术、生物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开展数字农业试点示范,打造农业物联网应用先导区、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加快推进北大荒无人化智能农场建设,加快传统农机数字化改造,建设国家级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引进和培育数字农业龙头企业,支持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完善省级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9.4%。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向绿色要特色,强化农业生态保护,开展科学施肥合理用药行动,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分别达到8190万亩和91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3%。办好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粮仓、绿色厨房。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向质量要发展,提升“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价值链,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做大玉米、大豆、水稻、乳品等优势产业,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杂粮杂豆、富硒种植等特色产业,聚力打造优质农产品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标准体系、检测体系、监测体系、溯源体系建设,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向品牌要市场,实施品牌农业培育计划,打造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天然富硒等龙江农业品牌,强化低端品牌整合,加快高端品牌培育,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0个。建立品牌体验店、连锁店、展示店,依托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带货扩大农业品牌营销,提升品牌美誉度和价值链,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农民收入,进一步提升龙江农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让龙江农产品畅销全国,以绿色优质农业服务全国人民。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全程托管服务面积3000万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60%。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和枢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邮政、物流、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建设农村公路4000公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绿色美化行动,稳步推进“厕所革命”,统筹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和清洁能源利用。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务工经商等多种途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新创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以资源换产业、换项目、换市场,积极打造立县支柱企业和产业,提升工业比重。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利用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高科技园区等载体平台,盘活园区土地,提高承载能力,引导要素资源集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进产业链条延伸,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支撑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让县域成为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主阵地、成为创业带动农民就业的主战场,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超100亿元的县(市)达到28个。
(二)全力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做好“三篇大文章”,继续抓实“五头五尾”,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工业振兴机制,实施省市县三级“一对一”包联服务规上企业全覆盖,分类制定产业支持政策,建立突出工业振兴导向考核机制,压实市(地)、县(市、区)和开发区责任,提高工业在全省经济中比重,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存量提升主导产业优势。强化数字赋能、创新赋能、设计赋能,聚焦装备工业,对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千企技术改造、绿色低碳制造三项行动,依托中国一重、哈电、东安动力等龙头骨干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发展,组建行业协会或产业集群联盟,鼓励支持研发首台(套)产品,推动形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聚焦石油化工、煤化工,实施减油增化,延伸下游产业链条,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向材料转变。聚焦能源工业,深化央地合作建设“百年油田”,推进页岩油商业性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稳固油气当量在4000万吨,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力争新增煤炭产量300万吨以上。聚焦食品工业,发展面向国内外中高端市场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产业集群。
扩增量加快培育新产业。大力发展石墨等新材料产业,实现石墨资源高质化利用,打造鸡西、鹤岗石墨采选加一体化生产制造集群。加快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推进重点企业发展新能源全产业链,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国防工业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谋划共建中国航发哈尔滨高端轴承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北斗高分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依托哈工大卫星研发优势推动小卫星产业发展。做大做优钢铁新材料,统筹推进机器人、清洁能源装备等加快发展,培育发展农机装备、冰雪装备、森林装备等特色产业,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建设高端智能农机产业园区,推动新产业形成新增长点。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制定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开展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智能化改造,推进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规模化应用,推广精密智能仪器、智能传感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数字化装备,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以数字赋能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实施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倍增行动,做强智能计算、电子材料及元器件、网络通信等基础产业,做优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智能装备、数字视听等融合型新产业,建设哈尔滨、大庆等数字经济产业园。新建5G基站1.4万个以上,加快“千兆”固定光网建设。加快数字农业推广应用,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农业生产”“电子商务+农业经营”“云数统管+农业管理”“互联网+农业服务”等模式创新。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零售、数字教育、智慧出行、数字养老等数字生活新服务。加快构建数字生态,提升数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快中电科49所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哈尔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和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建设数字化车间40个,加速推进我省互联网向IPv6平滑演进升级。
大力发展生物经济。抓住国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机遇,制定完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运用,建设生物产业集聚区,加强哈尔滨利民国家级医药园区核心示范能力建设。积极引进生物科研机构、创新人才、领军企业到我省建设科研、生产基地。开展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组织工程、干细胞等领域前瞻布局,探索建设生物样本库、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等产业。积极对接国家生物创新企业百强工程,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实施联合重组,实现全产业链、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三)多措并举扩大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强化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升级。提升传统消费能级,稳定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推进新一轮汽车下乡,加大政府消费券支持力度,持续开展“龙江名店流动商城”等多种形式促销活动。放大绿色有机食品、生态康养旅游等服务供给优势,培育建设哈尔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健全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健全落实新增限额以上企业奖励政策,加快限上企业扩容,新增限上企业600户。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推进消费模式创新和业态升级,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实施“千店入网”工程,促进数字商贸、平台商贸、电子商务、直播电商有序发展,支持智慧商店、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扩大养老、托幼、康养、文旅、体育等服务消费,培育壮大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推进县域集采集配中心体系建设,支持知名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进县城,加快扩大民营快递、应急物流等新兴业务。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激发县乡消费积极性。
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抓住我省纳入国家四横四纵冷链物流通道建设机遇,推进全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提升冷链物流承载能力,实施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行动,启动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吸引国内物流头部企业建设北方快运基地、航空货运基地。打造哈尔滨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加快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畅通公铁海联运通道。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把创新作为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基点,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培育壮大新动能,重塑竞争新优势。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围绕创新融合,在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网络安全、碳达峰碳中和、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领域开展研发攻关。突出生物与农业、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优势领域,充分发挥全省78所高校、226家科研机构和41名两院院士作用,加强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00项左右,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科技前沿,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黑土保护利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在人工智能、极地科学、传感器、精密超精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等领域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围绕产业应用,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在新能源、页岩油勘探开发、现代农业等领域创造属于龙江的独门绝技,在材料科学、海洋工程等优势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先进直升机、大型铸锻件、数控机床、特种胶粘剂、新型材料等大国重器支撑能力。
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并利用技术外溢开发配套产品和民用产品。系统梳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编制发布科技成果转化投资机会清单,大力开展科技成果招商。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省工研院打造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省内科研成果“二次开发”,建设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快孵化器等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落实技术合同交易奖补政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考核激励,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实施第三方科技项目选择和评价机制,探索业主单位负责制,简化科研项目审批流程,强化金融等要素保障,畅通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链条,打通从科教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通道。
加快建设高水平区域创新载体。加快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步伐。推动国家级高新区晋位争先,支持牡丹江省级高新区等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推进省级高新区“一区一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推动深哈产业园成立“双创”基地。在石墨烯新材料、超精密仪器、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等领域实施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建设国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创建大庆陆相页岩油、石墨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高端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推动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建立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制造中心。
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加快发展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大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规上企业设立研发平台。继续实施“头雁”行动,重点支持10所高校加强10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留住用好创新人才,在“引”上给政策,在“留”上出实招,在“育”上下功夫,在“用”上搭舞台。真正让龙江成为创新创业高地、成长成才摇篮,让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选择龙江、扎根龙江、圆梦龙江。
(五)积极引进外来战略投资者,强化项目建设力度,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形成高质量发展增量。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围绕提升招商精准度和成功率,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招商规划,运用上门招商、展会招商、文化招商、旅游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云端招商等多元化方式,大力引进出就业富职工、出利润富企业、出税收富财政项目。围绕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招商,瞄准前沿技术、关键设备、先进模式和重点企业,重点引进数字制造、数字开发、数字服务等知名企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和数字赋能的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产业,形成龙江新增长板块,借势实现“换道超车”。围绕补链延链强链招商,突出消费品制造业、进口食品加工业、石墨全产业链、钢铁产业升级、煤电化循环等高质化发展,着力引进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围绕放大平台载体功能,完善全省招商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深圳“黑龙江大湾区协同服务中心”运行,建设“外来投资者服务中心”。组织参加好进博会、服贸会、投洽会、中俄博览会、哈洽会等展会,发挥“亚布力论坛”主场优势,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合作交流平台。谋划做好龙商回归、校友回归、金融助振兴等主题招商,开展好面向日韩等国家及香港、“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的重点招商。
推进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精准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等国家战略,绘制国家102项和本省112项重大工程图谱,入库储备项目力争达到2万个,总投资近3万亿元,做到五年规划、三年计划、年度实施、滚动推进。今年组织实施省级重点项目500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150亿元,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充分体现。加快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新产投聚碳酸脂、东安动力新能源混动系统新基地、佳木斯电机风机成套产业化、依安飞鹤乳品全产业链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深圳(哈尔滨)产业园、联顺生物制药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牡丹江奥丰石墨开采加工、哈尔滨新区金融中心等项目投产。加快“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开工建设哈尔滨至绥化至铁力客专,谋划推进孙吴至逊克至乌伊岭铁路,加快推进富加铁路提速改造前期工作,加快铁力至伊春客专、北安(龙镇)至黑河铁路改造等工程建设,推动佳木斯至鹤岗铁路改造项目建成投用;启动五大连池至嫩江、鹤岗至伊春等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齐齐哈尔、佳木斯机场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漠河机场改扩建,加快绥化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林海水库等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关门嘴子水库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推动松花江连通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建设,支持新能源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佳木斯一体化小型堆核能供热2×200兆瓦项目前期,力争尚志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加快储油库和储气库群建设。
强化项目服务保障。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 原则,务实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运用好“一会三函”、拿地即开工等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区域评估”“标准地”等改革力度,进一步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强化“煤电油气运”等传统要素供给和“人地钱技数”等新型要素供给,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健全债券项目生成机制,最大程度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建立领导包抓项目制度,规范有序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深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推动哈投股份供热项目和普洛斯扩募项目挂牌上市,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实走深,以改革破解体制机制短板。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建立国企改革任务清单台账,高标准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建立更加规范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防控机制,推动资产证券化、数智化,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持续着力深化龙煤集团改革,加快建设行业领军企业。深化森工集团改革,推动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林业碳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农垦改革释放活力,持续推进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设,奋力冲刺世界500强。推动建投集团在核心业务、旅游康养等领域形成新增长点,全年营业收入实现500亿元。完成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工作,推动省供销合作社省属社有企业综合改革,全年营业收入实现240亿元。开展混改试点示范,通过股权多元化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效益,重点推动龙通智能电子收费运营公司等7户混改试点企业深化改革。落实“央地百对协作”部署,支持驻省央企与省内国企在装备制造、石化、粮油等行业重组,推进已有合作项目加快实施达产达效,谋划生成新的合作项目。谋划重点央企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建设专业化配套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产业集聚。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遵循市场规律,运用行政、市场、法制等多种手段抓经济,采取规划、计划、政策、法规、投资等措施,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主体有更大成长空间。提高服务市场主体质效,为企业当好服务员,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抓好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加强政府权责清单标准化管理,深入推进“数字政府”“诚信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办事不求人”,开展市(地)、县(市、区)营商环境评价,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持续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新登记市场主体54万户,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对标全国先进地区好经验好做法,出台务实管用、拉动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完善具有龙江特色的政策体系,切实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度和实效性,靶向发力,握指成拳,今年一季度前相关政策做到“应出尽出”,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加快推进民企总量扩张,解决民营企业偏弱问题。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企业服务帮扶,“无事不扰,有事上门”,做到企业创新孵化时必访、经营困难时必访、登记纳统时必访、战略调整时必访、增资扩产时必访、筹备上市时必访,坦荡真诚的和企业家交朋友,用心用情的为企业送服务,对企业真正做到有访必接、有难必帮,让民营企业在龙江发展得更有归属感、更有获得感、更有成就感。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扶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优化产业生态,推进集群发展;通过科技赋能,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增强综合竞争力。积极应对疫情影响,落实好减税降费等纾困惠企政策,鼓励出租方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包联制度,切实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组建龙商总会。发挥好行业商会协会作用。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加快优质企业梯度成长。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采取差异化政策措施引导银行、保险等机构提高存贷比,引进域外资金,提高全社会融资规模。强化政策集成和资金统筹,完善省级增量税收奖励政策,创新财政扶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依托大数据优化“点对点”服务,建立线下线上结合税费服务新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龙头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持,提高省级重点项目用信率,全省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长7.5%、贷款余额增长8%。深化“银税互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双稳基金担保贷款延期还本政策,加快建设哈尔滨新区全省金融服务区和上市公司总部基地。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积极引进天使基金等风险投资,吸引更多基金落地龙江。继续实施紫丁香计划,支持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达300家以上。
(七)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发挥地缘和区位优势,把龙江经济发展建立在全球资源市场上,构建立体化开放大通道,构筑我国北方开放新高地。
强化对俄开放合作枢纽地位。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俄普京总统会晤达成的共识,完善与俄罗斯毗邻地区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推进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口岸开通运营,推动东宁界河桥前期工作,加快黑河跨境索道建设。拓展农业全产业链、装备制造等领域投资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跨境货物运输效率和货场周转效率,建设中医药、文化等服务出口基地,深化对俄科技合作,打造中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区。鼓励发展边民合作社、边民互助组,增加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地区,建设面向俄欧市场高水平出口消费品加工区。深化中俄地方间交流合作,办好第七届中俄博览会、第十二届中俄文化大集和地方合作理事会成立25周年庆祝系列活动,在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体现龙江担当。
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畅通对俄欧陆路通道,贯通哈绥俄亚陆海联运通道,启动哈尔滨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打造面向俄罗斯、辐射欧洲、直达北美的国际物流集散枢纽。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推动沿边铁路建设,构建内外联动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抓住RCEP协议关税实施机遇,扩大机电产品、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规模。在智慧农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科技、养老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实施自贸试验区2.0版行动计划,加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加快建设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大庆高新区第一批协同发展先导区试点。推动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形成更多先行先试成果,推动绥东一体化发展。推动中欧班列东通道集结中心建设。探索建立黑瞎子岛自由贸易岛,构建立体跨境通道,加强贸易、投资等制度创新。创新发展对俄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互市贸易区,鼓励建设跨境电商边境仓、海外仓,扩大边民互市贸易规模,增加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地区。支持综合保税区发展委托加工、保税研发、保税维修等新业态。
打造外贸加工产业链。大力提升加工贸易水平,打造木材、煤炭、粮食等资源型产品进口落地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轻工、电子、纺织等出口型制造业,推进口岸和腹地生产基地协同建设,构建前方外贸口岸和后方生产基地互动、贸易结构与产品结构相适应的跨境产业发展新布局,加快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强与北欧国家在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装备等优势产业开展合作,吸引外商在我省投资建设高端冰雪装备生产项目和营销店。积极引进先进生物技术,开发酶制剂产品,促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在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装备研发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
深化龙粤深哈对口合作。建立龙粤、深哈对口合作常态化机制,实现先进经验“带土移植”,加强科技、金融、产业等方面政策制度创新,探索国际仲裁服务,强化信誉体系建设,持续推广招投标评定分离、创新型产业用地等创新做法。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在现代金融、配送仓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把深哈产业园建设成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推进对口城市共建园区全覆盖。推进我省优质农产品在广东设立直营店,推动高品质食材食品摆上“广东餐桌”。在国家区域发展大战略中谋划龙江未来发展蓝图,深化龙江振兴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战略交流合作,与广东联手推动对俄开放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度参与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强化引资引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头部企业落户我省培育形成新产业集群。
(八)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地区优势互补,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高效聚集,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打造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城市群和经济圈。加快培育发展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提升哈尔滨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开展强省会建设行动,创造更充分条件、更宽松环境支持哈尔滨率先发展、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哈尔滨新区创新发展步伐,高质量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建设,推进特色金融中心建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哈大绥一体化协同发展,依托综合交通廊道构建哈大创新发展带、哈绥绿色发展带、绥大现代畜牧产业带,加快向经济总量万亿级迈进。加快推动哈长城市群建设,建立示范区企业家联盟,在设施联通、要素流动、市场共建、产业合作、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依托双城和牛家经济开发区、五常大米交易中心,推进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生物制药等产业集群发展。
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质量。推动齐齐哈尔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全国样板,建设美丽鹤城。依托绥芬河、东宁等口岸通道,推动牡丹江建设全国对俄合作示范城市。依托牡佳高铁开通,强化佳木斯枢纽辐射功能,发挥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节点支撑作用,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转型升级,以五矿、中建材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石墨资源高质化利用,加快构建东部城市组团。推进生态资源价值转换,支持伊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做优林下经济,开展零碳项目试点示范,加快释放林区改革效益。支持大兴安岭等地发展寒地测试、寒地生物产业,建设“双寒”示范项目。依托自然生态和自贸区优势,提升黑河市对外开放能级,推动寒地试车产业加快发展,打造沿边开放重要窗口。
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边境铁路等基础设施和抵边村屯建设,积极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向边境地区汇聚。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到边境县(市、区)开展“组团式援边行动”,加快沿边特色旅游等产业发展。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边贸)试点申报,鼓励发展边民合作社、边民互助组。推动抚远市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市、黑河市爱辉区和牡丹江市东宁市国家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试点建设,推进边境地区繁荣发展,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
(九)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底色,让低碳成为黑龙江最鲜明的特质。
稳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构建能源、工业、城建、科技、减污降碳、生态系统碳汇、标准计量体系等“1+8”政策体系。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建立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将单位GDP能耗、碳排放纳入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统筹化石能源安全和非化石能源发展,发挥煤炭、煤电基础保障作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托盐碱地和未利用地,打造新能源产业示范带,围绕塌陷区治理和废弃矿山修复,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和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装机比重超过40%。严禁新建“两高”项目,推进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建设,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快齐齐哈尔、大庆、鸡西、七台河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着力打破大飞机拆解循环再制造产业发展瓶颈。
推进生态价值转换。加快实施“兴安岭生态银行”建设行动,建立经营开发和收益分享机制,推进伊春森工生态建设国开行贷款项目,面向林场职工发展林下经济小额信用贷款产品,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通道。支持森工企业发展生态经济、林下经济、提升“黑森”“极地寒养”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换,建设“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把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突出碳汇资源战略价值,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支持大兴安岭地区和齐齐哈尔市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推进大兴安岭、伊春、齐齐哈尔、绥滨等地和森工企业开展创新实践,统筹抓好碳汇项目谋划开发,防止资源碎片化。
加大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继续推动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沙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加强湿地、草原保护修复。完成营造林100万亩、森林抚育483万亩。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和侵蚀沟专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平方公里,侵蚀沟2591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组织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加快建设全省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控监测体系,持续开展环境监管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健全省级环保督察机制,坚决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打造生态旅游首选目的地。落实好促进旅游业发展政策,大力开展文旅招商,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深度开发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扎实推进扎龙、五营5A级景区创建,办好第五届旅发大会。以举办北京冬奥会、推动三亿人上冰雪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竞赛表演、冰雪文化创意、冰雪休闲娱乐、冰雪装备等冰雪产业,尤其是在冰刀、雪橇、滑雪板、滑雪服、手套、头盔等研发制造上实现突破,增加优质供给,让“冷资源”成为“热产业”。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数字化文旅新业态。推动国家级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进旅游质量保证金改革,引入知名全国连锁企业,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业务,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环境。
(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安全防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
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压实“四方责任”,全面落实“早快准严细实”工作要求,落实落细“九早”措施,各级指挥体系始终保持应急状态,加强常态化全要素应急演练,做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坚持“人、物、环境、垃圾”同防,加快补齐口岸城市防控短板。进一步强化边境地区预警管控措施,严厉打击偷渡、走私、非法出入境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行农村疫情防控“十项落实机制”,做好农村、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地区疫情防控。推进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加快构筑免疫屏障。持续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和应对水平,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加强城市安全保障,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强化交通运输、煤矿、危化品、燃气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加快铁路外部环境整治,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十查十治”成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启动建设省防空防灾宣教基地。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基础建设,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水旱灾害、极端天气等重大灾害应对能力。落实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制度,下好安全防范“先手棋”。
有效防范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经济安全领域风险,加大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风险防范,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稳定;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降低高风险市县债务率。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领域风险,完善地产项目风险处置机制,妥善解决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提升乡镇(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效能。加强网络空间安全,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领域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各类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黑龙江。增强石油、煤炭、油料、大豆等产品供给,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作出龙江贡献。保障中俄原油管道、天然气管线安全运行。
(十一)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倾情倾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办好30件民生实事,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促进就业扩容提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注重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力,打好减税降费、援企稳岗、技能培训等政策“组合拳”,强化对个体工商业、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等的支持力度,发挥电子商务、远程办公、网红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吸纳就业作用,鼓励引导就业创业。建设好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大项目拉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强化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开发1万个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切实防范大规模失业风险。搭建重大项目、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用工对接平台,强化专门服务、专场招聘等措施,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创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和靶向培训,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平稳衔接,推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继续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待遇水平。有序做好退休人员调待工作,进一步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机制,持续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指导标准,实现低保标准“十六连增”。用好用活临时救助备用金,先行救助、后补手续,有效发挥“救急难”作用。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健全退役军人保障体系,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提升双拥共建水平。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龙江教育名师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启动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新增普惠性幼儿园200所。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双减”落地见效。稳步推进“三新”改革,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探索建设十五年一贯制实验学校,满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需要。实施新一轮高职“双高”计划。实施省“双一流”二期建设工程。建设8至10所高水平大学和9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促进产教融合,建设龙江工程师学院和3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15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51个专业群。加快哈工大中俄联合校园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高素质成长。
加快建设健康龙江。实施龙江名医工程,推进实施健康龙江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向县乡村延伸。加快推进国家、省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加强高水平省疾控中心建设。实施省全民健康大数据信息化基础建设项目。推进省远程医疗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加快发展基本养老服务,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大托育服务供给,推动26个普惠托育建设项目竣工,2605个托位投入使用。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快推进省博物馆(新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层次和质量。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重点艺术作品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加大力度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完成全省首批9个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全力备战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备办好第十五届省运会和第八届残运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开展“赏冰乐雪”“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系列活动,发挥冰雪人才优势,强化冰雪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建立总部在黑龙江的冰雪运动培训学校,打造连锁品牌,打造“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核心区,彰显冰雪大省张力。
加快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推动80项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覆盖、质量全达标、标准全落实。加快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1.3万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5万户以上,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以上。面向符合条件的新市民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和人才住房。持续推进供热和二次供水改造三年行动,新建改造城镇排水管网400公里,改造供热老旧管网1000公里,改造庭院内供水管网1500公里,扩大城镇污水管网覆盖面。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提升分类全过程精准管控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老化燃气管网改造和燃气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强化煤炭保供,实施智慧供暖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分布式采暖,提高供暖服务质量,确保群众住上“暖屋子”。
SUJ1轴承钢执行标准
SUJ1,中国GB/T18254-2002日本JIS G4805:1991。
中文名 SUJ1中 国 GB/T18254-2002日 本 JIS G4805:1991美国A STM A295:1998目录
1 执行标准2 各国牌号3 应用4 化学成份执行标准
编辑 播报
国际ISO 683-17:1999
各国牌号
编辑 播报
对应美国牌号:51100
对应中国牌号:GCr9
对应德国牌号:105Cr4
应用
编辑 播报
SUJ1轴承钢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用于制作承受负荷较大的小截面调质件和应力较小的大型正火零件.
SUJ1轴承钢除了材料纯度要求较高之外,需要经过热处理使其中碳化物细化并分布于基地内,以增加其耐磨性.一般加热至780~850℃,然后淬火于油中,在回火于140~160℃,热处理后其硬度值约HRC 62以上.
化学成份
编辑 播报
C :0.95-1.10
Mn :≤0.50
P :≤0.025
S :≤0.025
Cr :0.90-1.20
Si :0.15-0.35
执行标准
中国GB/T18254-2002
日本JIS G4805:1991。
国际ISO 683-17:1999
各国牌号
对应美国牌号:51100
对应中国牌号:GCr9
对应德国牌号:105Cr4
应用
SUJ1轴承钢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良好的***性.用于制作承受负荷较大的小截面调质件和应力较小的大型正火零件.
SUJ1轴承钢除了材料纯度要求较高之外,需要经过热处理使其中碳化物细化并分布于基地内,以增加其***性.一般加热至780~850℃,然后淬火于油中,在回火于140~160℃,热处理后其硬度值约HRC 62以上.
化学成份
C :0.95-1.10
Mn :≤0.50
P :≤0.025
S :≤0.025
Cr :0.90-1.20
Si :0.15-0.35
产品有:板材、棒材、无缝管和焊接管、各种管件、圆环、带材、丝材、法兰、各种锻件等品种销售地域厂家:
黑龙江: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鹤岗市,大庆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伊春市,牡丹江市,黑河市,七台河市,绥化市
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铁岭、朝阳、盘锦、葫芦岛
吉林:长春、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 延吉市 图们市 敦化市 珲春市 龙井市、龙市
相关问答
哪位大侠 谁清楚, 伊春 哪个 轴承 技工学校, 轴承 技工学校服务...[回答]接触角是定义为一个虚构的之间的角度加入滚动接触点的直线元素调心和一条直线垂直于旋转轴线即滚动体和滚道接触的的假想连线与旋转轴的垂直线的夹...
盆友们!请解答一下: 伊春 免费 轴承 制造培训学校, 轴承 制造培训...[回答]大连光扬轴承制造有限是一家以经营轴承为主的生产加工型企业,位于辽宁省瓦房店,资本为500万人民币,主要经营轴承、替代进口轴承等产品。大连光扬轴...
有谁能解答一下吗 伊春 包分配的 轴承 集团学校多少分, 轴承 集...[回答]说效果还不错是一所专业的公司,有兴趣或者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去。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0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1\&万科企业股份有限\&1\&中...
六十年代 伊春 也比宁波强?在六十年代,伊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它以林业和矿业为主要产业,如锡林珠江、森林火腿和曲轴轴承等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发展迅速。相比之下,宁波作为一个...
帮个忙哪位行家!跪求答案!! 伊春职业学校 联系方式,职业学校...[回答]区别是有些职业学校会有文化课,技工学校是没有文化课我们公司合作的时候对比了好多家,最终选择了哈尔滨轴承技校,果真没有让我们失望,效果非常给力...
哪位童鞋,能问一下: 伊春 职高定向分配学校报名电话,职高定...[回答]一开始看这么多好评还不信,这一下用过之后发现哈尔滨轴承技校的服务和效果是真的好。职高,即职业高级中学,是中国的一种职业教育学校。职高重点培...
有谁明白!! 伊春 中考中专地址,中考中专够不够专业??[回答]在成长的岁月里;我经历了一些甜甜的时光,苦滋滋的味道,辣辣酸酸的时候,这些都让我长大了许多。在我的记忆里,成长是拔节的玉米秸,每经历过一件难忘...
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写着可以销售警用设备_法律问答—华律网[回答]【法律意见】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可以填写如下14类:1、互联网科技网络通信科技产品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计算机网络工程...
麻烦老表们 谁了解 伊春 省中专机械自动化培训学校怎么报名,...[回答]学校介绍如下:1、哈尔滨轴承技工学校。坐落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新余市仙女湖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迅捷,是集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普通中专...
吊车报废年限规定是多少-在线法律咨询|律图滚动轴承、开式轮齿、车轮、制动器摩擦片、制动轮以及电气设备等,而这些局部零...伊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鸡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158****4888用户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