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的轴承发展史——做机械的进来了解一下
上期我们讲了关于齿轮的历史发展故事,今天我们继续介绍第二位重要机械零件成员——轴承。
尽管轴承只作为各种主机支承元件,但由于品种繁多、加工精密、尺寸范围大,所以轴承工业是机械工业中一种特殊的独立产业,并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生产轴承品种5万种以上,规格多达15万种以上。最小的轴承内径已小到0.15~1.0mm,重量为0.003g,最大的轴承外径达40m,重340t。
1997年世界轴承总产量超过100亿套,总销售额约300亿美元,其中北美、日本、西欧占世界轴承产量的78%,美国、日本、德国已形成世界三大轴承市场。
一些世界著名的轴承公司,如瑞典的SKF公司、德国的FAG公司、日本的NSK公司、美国的TORRINGTON公司等,在世界500家大公司中均榜上有名。
(据美国《财福》杂志1994年报道,在世界500家大企业中,SKF排387位、NSK排404位、TORRINGTON公司的母公司英格索尔·兰德公司排在369位)。
中国轴承的发展历史
首先我们来讲讲中国的轴承发明以及应用。
为什么先讲中国的轴承发展,因为中国古代的轴承和现在的轴承材料加工等各方面区别很大,但是在思维上面是至今我们都要向老祖宗好好学习的。
我们先来看这幅图,将中国轴承的发展的代表性物品根据年代的先后进行了排序。我们接下来就根据这个排序来一一叙说。
学过世界机械发展历史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最好的轴承雏形,出土于跨湖桥文化遗址——陶轮。划重点:跨湖桥的慢轮是人类第一次用轮轴机械制陶,也是目前考古发现的第一次利用轴承。
8000年前的陶轮
陶轮是一个装有直立转轴的圆盘,把和好的陶土或粗坯放在陶轮的中央,使陶轮转动,同时用手捏陶土或用工具使陶土成形并使坯面光洁。
陶轮就其旋转速度又分为快轮和慢轮,快轮是在慢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最新的考古记录,8000年前慢轮就已经诞生了,或者说已经进化了一阶段了。2010年3月跨湖桥文化遗址发现木质陶轮底座,证实了我们老祖宗的陶轮技术先于西亚两河流域2000多年,也就是说中国比西亚更早开始利用轴承,或者说是利用轴承的原理。
陶轮运转机制示意图
上图木质陶轮底座像个梯形圆台,上台面中心位置有一个凸起小圆柱,它就是陶轮转盘用的轴。如果制一件转盘放在木质陶轮底座上台面,那么一个完整的陶轮就被复原了。陶轮制作完成后,只要将未干的陶胎置于转盘上,并仔细对中,用一手转动转盘,另一手用木器、骨器或石器接触要修整的胎体,经过多次转动后,就可以在胎体上留下所需的环状弦纹了。这里涉及到转盘,而且有一个轴来支撑,这就是轴承的原型。
上图是唐代快轮的复原示意图。比最开始的快轮进步了不少,但是原理不变,变得是材料和工艺。
接下来就聊聊古代中国的车子。轩辕黄帝造车,公元前2697~前2599。
《诗经》约公元前1100-600前记载出现轴承的润滑
滑动轴承的出现,提出了润滑的需要或者说促进了摩擦学的发展。现已知道,润滑普遍用于古车上,但由于润滑的出现远不如车的出现那样赫然易见。所以要确切论述润滑出现的时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经过翻阅和查找资料,得到关于润滑最早的记载是见于诗经。
在《《诗经•邶风•泉水》篇中,有“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辖在古代解释为“车轴端键”。用于古车上,它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销钉,穿过轴端,可以将车轮“辖”住,使车轮轴向固定;而“脂”当然是润滑剂,“还”即回家,“迈”就是快。这几句诗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用油脂,将车轴润滑,在轴端,把销钉检查,驱车远行,送我回家。快快地赶到家乡卫啊!切莫让我问心有愧。
这里就要提到两个古代对于轴承应用的命名:軎(wei第四声)与辖
軎:是古代车套在车轴两端的加固件。形如圆筒,一段粗一端细。粗的套接在车轴。軎上有孔,可插入辖与车轴固定。
辖:是车轴的两端的键(销钉),扁平长条,上粗下细。上有辖首,一般有兽头装饰。将辖插在轴端的孔内,防止车轮脱出。
到秦汉朝时期具有雏形结构的轴承及轴承文字形式.
由于周、秦、汉朝对轴承技术发明和应用的实践,到秦汉时代的一些重要文化典籍中,已记载并经常使用涵明确,书写成熟的有关轴承专用词语,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轴”“釭”“锏”等单词以及“轴受”等主谓词(见《说文解字》)。当代日本的轴承文字表达仍为“轴受”,秦代文字书写小篆中,就有轴、承、釭、锏。汉代文字本义解释,“轴”持轮也,“承”奉也,受也,“釭”车毂中铁也,“锏”车轴铁也,可见秦汉时代已确立了轴承文化理念和文字形式。
元朝(1206~1367)简仪开始使用圆柱滚动支承技术
简仪是由浑仪简化而来的。浑仪是主要用于天象观测的伩器,它的零部件可以分成支撑 零件和运动零件两部分。
支撑零件包括水趺、龙柱、天经双环、赤道单环,还有水趺中心的天柱等。下图形象地显示了浑仪的主要支撑装饰零件。
再发展到清朝生产的滚子轴承。
清末的洋务运动对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轴承制造也有影响。2002年12月,中国轴承技术考察团前往欧洲考察,在瑞典SKF轴承展览馆里发现了一套中国清代的轴承。这是一套滚子轴承,制造精细,套圈、保持架、滚子都和现代的轴承极为相似。据产品说明介绍,这套轴承是“19世纪某个时候,中国制造的滚动轴承”。
图片来源SKF中国轴承陈列馆
最后,近代中国第一套国产轴承的诞生。
1937年初,王瑞宝与马根宝从无锡带来了“1511”轴承内外圈及保持架、钢球等样品来找秦福兴五金摊主秦福荣,提出合伙制造轴承的思想。秦福荣看到样品与日本货NSK相仿,又听王、马两人讲,用铁路钢锻打的钢圈,成本只有日本货的三分之一,认为有利可图,于是就在满庭坊的支弄“月桂里”48号开设秦福兴机械厂,并由王瑞宝、马根宝担任技术指导。当时的设备只有两台皮带车床、两台脚踏手扳冲床、一台钻床,车床又代作磨床。除钢球进口外,套圈由高顺太铁铺锻打,材料用铁路钢,并用氢化钠淬火,保持器用铁皮,用硝酸钾发兰,同时用塞规、钢皮尺作为量具,上海第一套国产“1308”双列调心球轴承就在这样的简陋条件下诞生了。这也是中国第一套国产轴承,产品品牌为SRF。
世界轴承发展史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世界轴承近代的发展历程
世界轴承工业兴起于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
1880年英国开始生产轴承;1883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首家轴承公司(FAG乔治沙佛公司);1889 年美国开办了ND轴承厂(现为通用汽车轴承公司新第泊桥海特轴承部),欧美其它大型轴承企业基本上都在二十世纪初叶奠定了今天的基础。日本轴承工业形成于欧美之后;1910年瑞典SKF公司向日本提供样品,使"轴承"第一次单独在日本露面。其后,日本NSK、NTN等轴承公司先后于1914年和1918年建立。第三世界国家的轴承工业起步更晚,与其整个科学技术和机械工业一样,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总体上讲,世界轴承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世界轴承工业的初创阶段,时间是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初期。
当时,轴承发明、应用虽然已有一段时间,而轴承的工业化生产则从无到有,刚刚起步,相当幼稚。
主要特点是:
1、生产规模极小,一个大厂也只有十几人到几百人,日产量不过几套到几百套,属于手工作坊式生产;
2、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多是凭经验生产;
3、材料以碳钢为主,精度不高,价格却昂贵;
4、品种极少,用途十分有限。当时轴承生产技术只掌握在英国、德国、瑞典、美国等少数企业手中。
第二阶段,即世界轴承工业的成长阶段,时间大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军事工业的发展,轴承在军事工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加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战后的短暂稳定和二战中的军火急需,促使世界轴承工业迅速发展。
主要特点是:1、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产量迅速提高,主要轴承生产国家年产量超过3500万套;
2、生产设备完善,技术手段先进,普遍采用了机群式批量生产;
3、轴承材料发展到以铬钢等合金钢为主,产品质量大为提高;
4、轴承品种增加,广泛用于汽车、飞机、坦克、装甲车、机床、仪器、仪表、缝纫机等众多领域。
在这时期,人们对轴承的认识和重视升华到了空前的高度。
第三阶段,即世界轴承工业的发展阶段,时间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经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迎来了和平时代,国际经济复苏繁荣,使人类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纪元。
伴随航空航天、核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光电磁仪器、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体现当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世界轴承工业进入一个全面革新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品种,轴承精度、性能、寿命日益成熟完善的历史新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1、轴承企业规模超级化、集团化,形成了超千逾万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如日本的NSK、NTN、N MB,瑞典的SKF,美国的TIMKEN、德的FAG等;
2、轴承产量猛增。五十年代初期,世界轴承总产量不过9亿套,六十年代初已达18亿套,七十年代初为40亿套,八十年代初上升到70亿套,九十年代后期已超过100亿套;
3、轴承品种繁多,用途日益广泛。既有传统的单列、双列、多列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等,又有万向节轴承、超薄壁轴承、空气轴承,各种在高速、高温、低温、防磁、耐腐蚀等特殊工况下使用的专用轴承等等;
4、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测试手段完善,工序间电脑管理,少人无人操作,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率高。如日本NTN公司的盘田制作所球轴承厂有自动线35条,每条生产线仅5人管理,日产40万套,年产1.68亿套;
5、轴承材料高级化、复合化、多样化,因而轴承质量有较大提高。轴承材料不仅包括高碳铬钢、渗碳钢、不锈钢、耐热钢、工具钢等金属材料,而且还有陶瓷、塑料、石墨和碳纤维等非金属材;
6、轴承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可以说世界轴承工业促使所有使用轴承的工业、行业,领域发展繁荣起来,对于整个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SKF占世界轴承市场16%、日本五大公司占33%、德国FAG、INA占 16%、TIMKEN、TORRINGTON占13%。
轴承发展史——轴承知识全图解
凡使用轴承的产品,其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等都与轴承密切相关,在一些高科技产品中,轴承已被视为核心元件。今天我们来用图片展示轴承的发展变革、工作原理、类型以及应用。
古时代的轴承
古代轴承复原图
轴承的变革
轴承的工作原理
轴承组成(深沟球)
滚动体的类型
轴承接触角
轴承术语
球轴承和滚子轴承系列
保持架材料
保持架类型
尼龙保持架
窗式冲压钢保持架
窗式黄铜保持架
轴承是一种精密产品
精密等级
美国与世界精度等级设定
内部游隙
温度对轴承游隙的影响
内部径向游隙
由于游隙变化引起的负荷分布
选择轴承因素
轴承的发展演变
轴承疲劳故障
负荷能力
旋转类型
滚动轴承的轴向定位
风扇中轴向移动
相关问答
古代 有没有用铁木做的马车轴?抗战时期当时东北地区的马车,车轴所用的木材一般是:青榆。别说古代了,轴早就能做,但是做不了轴承,直接跟车轮磨,用的时间更短。我国的古人还是很聪明的。...
古代 车轱辘怎么做的[最佳回答]中国古代的车轮,包括轮子的外圈、与外圈相连接的辐条和中心轴。外圈,先是用坚实的木块拼接成圆圈形状,再在最外层包上金属,用铆钉固定。这种木材需...
没有 轴承 ,世界将会怎样?轴承(西方人写作“bearing”,日本人称“轴受”)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承旋转轴或其它运动体,引导转动或移动运动并承受由...装...
承字的 古代 意思是什么?(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承,奉也。受也。——《说文》;又如:承印(捧印);承萼(指物件...
中国 古代 交通工具有哪些?“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是对古代几种主要交通工具性能的总结。交通工具,总的说来,可分为畜力和人力两大类,畜力交通工具有骡车、牛车...
古代 青铜的成分?古代青铜是一种由铜、锡等金属合金组成的青色合金,其成分一般为铜、锡、铅、铁、锌等,其中铜和锡是主要成分,其他元素的含量较少。根据不同的时期...古代青...
解释一下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_作业帮[回答]形而上学就是[纯哲学".那么.什么可称之为纯哲学呢?实际上.当人们问到[所有的存在者从何而来"时.哲学便已产生.当问到[作为所有存在者的最后根据的那...
古代 人怎么去痘痘粉刺和痘疤啊?首先把脸洗干净啊,配合正确的手势按摩。然后涂点芦荟胶,因为芦荟是可以种植的那种天然芦荟胶。还有就是珍珠磨粉擦脸,还具有美白的效果。比较温和。再就是一个...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特别牛的工匠大师?说到中国历史上特别牛的工匠大师,有几位是不得不提到的。其中的墨子甚至必须着重浓墨重彩的说说。中国的历史为什么是以儒家为主要文化的历史,与儒家和墨家的比...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青铜合金成分的文字记录。?后颜...青铜是现代人给予的名字,古时青铜是黄色偏红,而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称为青铜。与纯铜(红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